–2013年6月6日校内网日志—
前日北京大雨,困在实验室,一记响雷后插座断电了,电池早已不灵的笔记本弹出个是否保存的对话框,没来得及确定就黑屏了。实验室几个人面面相觑,两个师兄讨论起什么情况下会遭雷劈。
我去年秋天确有过这么个经历,在经管楼自习,午睡后还是昏昏欲睡,就到楼顶透透气。正是个阴天,黑云压城,星星点点几滴雨。楼只有六层,却好在周围没有遮挡,一眼望去直能看到远方群山。我没啥地理知识,索性把北京所有的山都叫燕山,那边乌云没有这么浓厚,透过几束光,巍峨壮阔,仙山一般,一下就让人有种荡胸生层云的豪迈,永乐爷就是从燕山中起家,提兵南下,皇太极更是翻山越岭地打过来。一点困意都没了,我琢磨去哪搬个凳子上来,看江山如此多娇!正在这激动着呢,也不知怎么就回了个头,原来楼顶有个木杆,木杆顶上绑了个铁丝拼成的十字,这个铁十字上面明晃晃的一道闪电!都没来得及害怕,本能地跑回屋里,外面就听到了一声响雷。
实在是后怕,能劈人的到底是闪电还是雷?那个东西是避雷针么?那天算是人品好,还是必然劈不到我?
这些东西自然是想不出个答案的,反正雨天我再也没跑到楼上装逼过。这段时间买了几本书,都看了一半就扔那了,金圣叹说过:人生乐事,莫过雪夜闭门读禁书。
虽然没下雪,但却有一本禁书,不是H文,现在H文实在算不上什么禁书了。那些什么事件内幕我也没兴趣看,自以为反动光荣,其实思维还是条条框框束缚在体制内。
禁书名曰《木心文学回忆录》,这是90年代初,木心给一些在纽约的艺术家讲的文学史,按木心的说法叫“文学私房话”,陈丹青的课堂笔记,木心去世后出版的。上下两册,看了上册,下册只看了一点就把他给列为禁书了。
从没听过木心,对艺术更是不感冒,但现在真被折服了。体会其中所说的伟大。木心从小家庭殷实,受过良好教育,无奈经历文革,受过迫害,而后旅居美国,晚年又回国,在乌镇去世。木心也出过一些小说散文,知者不广。陈丹青几次与木心商讨想出版这本文学讲义,遭拒,理由是:这不是我的作品。木心去世后,众多读者要求下,陈丹青才使得本书得以问世。
大有隐士风范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天天走穴出书,又不慕名利的,只能惹人发笑,不睦名利的人是不会出名的。不过木心也算不得隐士,只不过他不愿降低身价去迎合当代,他想图个千秋万世名。
书中语句确是如私房话一般,处处透着木心的睿智与幽默。最让人敬佩的是他从不站在立场上说话,就是说你看他的书,你根本看不出他的遭遇,看不出他的成见。文革迫害还是吃饭穿衣,均是琐碎末节。他顶天立地,纵横捭阖,指东打西,甚至不受时间限制,穿梭古今。
例子书中比比皆是【简洁是大天才的特征(在希腊,是典范)。有人向普希金请教:“很早你就同繁冗为敌,同废话作战,交给我,如何才能巧妙地与简练为伍。”不知道普希金怎样回答。如果普希金授权我作答,我写到:“先生,来信太罗嗦,祝简练!”】
(只记得大概)【司马迁的史记,有大才,史记的精彩的几幕,项羽本纪,刺客列传,游侠列传。更是突破常规,可见司马迁的不凡。不过史记是按儒家的思维体系写的,司马迁要是更进一步,按照道家的观点来写,更好看。】
他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巍巍然如高山,风吹雨打岿然不动,冷眼看着古今。如我现在看书是见一个爱一个,看到本好书就奉为圭臬,亦步亦趋地跟着学,跟着做。今天看了这个主义,明天看了那个思想,自己很难有分辨能力。基本上一本书要影响几年。
例如,我一直觉得人跟人都是一个熊样,就看谁努力,从不相信有天才这一说法。但木心相信,无论文艺复兴,还是那个国家的文学艺术蓬勃发展,无不是同一个时代涌出许多天才,就是世界之幸,如此人类文明得以发展。天才无法忍受约束,他必须跳出这个世间的现有约束,才能伸展自己。他将制定新的游戏规则。
我又是一看之下,大受鼓舞,毅然决然地抛弃了旧时的错误观念,这才算是有追求!不受时代的限制,不受地域文化的限制,去他妈的算法代码,去他妈的挣钱工作,去他妈的养家糊口,在历史的洪流中与古今的天才并肩去探求真善美才是不负大好的光阴!
结果是这几天一点活没干,今晚老师就要检查那个去他妈的算法代码。
结论:天才有天才的活法,傻人自然有傻人的活法,傻人的活法就是别装聪明。此书被禁!